12th
有機肥設備的加工過程中,發酵是比較重要的階段,關系著有機肥最終的質量。在有機肥生產設備發酵過程中需要做好一定的管理和註意事項,今天濰坊鸢飛生物小編就為大家詳細講解有機肥設備發酵過程的管理和註意事項:
1、有機肥設備發酵過程的管理。在發酵過程中,對溫度的控制非常重要,溫度過低,達不到腐熟的標準;溫度過高,堆肥的養分容易損失。溫度達到60度左右時要適當進行翻堆。 發酵溫度和時間的要求: 堆肥結束後,原料就進入第一次發酵階段。它會自動升溫到55℃以上,維持5到7天,這時就能殺死大部分寄生蟲卵和有害菌,達到無害化處理標準。過2到3天左右翻一次堆,這有利於透氣、散熱、腐熟均勻。發酵7-10天後,堆肥內溫度就下降到40℃以下了,這時生物有機肥的顏色變為深褐色或黃褐色,堆肥內部的有機肥表面附有大量的白色菌絲,無臭味並帶有輕微的氨味,這就達到了腐熟標準,就可以直接在田地作基肥或追肥使用了。
2、發酵過程中應註意的事項:用靜態方法制造生物有機肥的過程中,應註意: 在發酵物表面覆蓋一層10厘米左右的細碎稭稈或撒一層過磷酸鈣,可以減少氨氣的蒸發,避免養分的損失。發酵過程中若遇大風,頂部要覆蓋稭稈等透氣物,以減少水分的蒸發和溫度的散失。畜禽糞便存放時間過長或廄肥中稭稈、雜草較多,糞便較少,可適當加些菜籽粕、尿素或者新鮮畜禽糞便,增加氮的含量,調高碳氮比,加快發酵速度,提高肥料質量。堆肥的pH值應控制在5.5-8.5,如果堆肥pH值低於5.5,就是過於偏酸性了,可適當添加生石灰進行調節。應盡量避免在梅雨季節,露天制造生物有機肥,以免水分太高。 如堆肥發酵過程中出現水分偏高,透氣性差,可在發酵堆的中間插幾根稭稈幫助透氣。
濰坊鸢飛生物肥業裝備研發中心擁有有機肥設備成套生產工藝,生產規模從2000噸到10萬噸均可。可針對不同客戶規模及各類不同原料如:畜禽糞便、稭稈、汙泥等配套不同的生產設備及工藝。面向全國各地有需要的客戶提供先進設備以及優質的技術服務。